电磁铁的原理是什么时候发现的
电磁铁的原理是由丹麦人奥斯特在1820年发现的。第二年,物理学家发现,当电流通过一个包着铜线铁块时,它会产生磁性。这时,电磁铁初步进入了人们的视野。到了1829年,美国电工亨利对斯特金电磁铁装置做了一些改进,用绝缘线代替了裸露的铜线,这样就再也不用担心铜线靠得太近而引起的短路了。由于电线有一层绝缘层,它们可以绕成一圈紧紧地缠绕在一起。因为线圈的密度越大,形成的磁场就越强,从而大大提高了电能转化为磁能的能力。到1831年,亨利试图生产一种新的电磁铁。虽然它的体积不大,但它可以拿起一吨重的铁块。
看了资料后,才知道现在大型机械都用电磁铁。原来,它们的功能早在1829年就被人所知。会不会是电磁铁的原理已经用了将近两百年了?不得不佩服前辈们的智慧。世间万物的现象的确很奇妙。通过介绍,希望大家能对电磁铁有更多的了解,促进电磁除铁器的发展。